世界汉学中心国别汉学发展报告·前言
汉学是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桥梁,是漫长的中国历史文化和外国的历史文化碰撞之后派生出来的一种学问,是中国文化另一种形式的自然延续。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深化与区域研究的勃兴,国别汉学的发展呈现出多维度的学术图景:既植根于本土学术传统,又交织着国际学术网络的动态影响。在徐宝锋教授领衔下,由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世界汉学家口述中文与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史”及北京高校卓越青年科学家计划“一带一路汉学话语体系研究”项目提供学术支持,世界汉学中心依托自有资源数据库与海外汉学家团队,通过大量权威数据和文献资料,系统梳理各国汉学研究的历时性演进与共时性特征,依据地区或国家分析阐述了其汉学整体发展状态与趋势。
本系列报告以地区或国家为单元,按照各自汉学发展现状分别聚焦以下核心议题:
一是学术史脉络:追溯汉学在所在地区或国家的制度化进程,解析其与政治、社会思潮的互动关系;
二是代际谱系与学术共同体:量化分析各国汉学家群体的人口特征(年龄结构、性别比例、学术传承),重点阐释代表性学者的方法论创新及其学派影响;
三是方法论转向:所在地区或国家汉学界在知识论和方法论层次上做出的调整与更新、融合与张力;
四是知识生产机制:考察教育机构、资助体系与学术共同体对研究议题的形塑作用;
五是文化接受:反思汉学成果在对象国公共领域中的传播与重构现象。
通过实证数据与理论反思的结合,报告将致力于呈现差异化的学术生态,揭示汉学作为“知识中介”在文明对话中的独特价值。我们期待这一基础性工作能为服务国家战略提供智力策源,为海外汉学研究者、政策制定者及文化实践者提供参照,并推动汉学从“区域研究”向“全球知识生产节点”的范式升级。
6月12日-15日,由国际儒学联合会担任学术指导单位,北京语言大学世界汉学中心等联合主办的第二届南亚汉学家大会暨中斯学者文明对话会,在科伦坡班达拉奈克国际会议中心成功召开。开幕式当天,北京语言大学世界汉学中心主任、世界汉学家理事会召集人徐宝锋发布了《世界汉学发展报告——南亚篇》(以下简称《南亚汉学发展报告》),并对南亚国家的汉学发展成果进行了分析。
今日推送的是南亚地区汉学发展报告-孟加拉国汉学报告。
孟拉国汉学发展报告
一、基本情况
孟加拉人民共和国(The People’s Republic of Bangladesh),简称孟加拉国,首都达卡,位于南亚次大陆东北部的恒河和布拉马普特拉河冲积而成的三角洲上。16世纪时,孟已发展成次大陆上人口最稠密、经济最发达、文化昌盛的地区。18世纪中叶,成为英国对印度进行殖民统治的中心。19世纪后半叶,成为英属印度的一个省。1947年印巴分治,孟加拉国划归巴基斯坦。1971年3月,东巴宣布独立,1972年1月,正式成立孟加拉人民共和国。孟加拉国的汉学研究目前规模较小,但近年来随着中孟两国经济、文化合作的加深,当地对中国语言、文化和学术研究的兴趣逐渐增长。
(一)汉学家
据本报告统计,可查到具体资料的斯里兰卡汉学家有11位。主要从事中国文化、汉语教学等领域的研究,代表性汉学家有以下几位:
哈克(Sk. Tawfique),北南大学全球政治学教授和南亚政策与治理研究所主任、北南大学政治学和社会学系主任、“中国—南亚社会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研究领域包括地缘政治、中国和南亚研究、移民和难民危机、地方政府、全球化等,积极参与了北南大学孔子学院的多个合作研究项目。
马伊努(Mohammad Mainul Islam)是孟加拉国达卡大学人口科学系教授和前系主任,在人口与发展、社会学、全球卫生和中国研究方面拥有超过23年的经验。他在北京大学获得人口学博士学位,期间曾获北京大学“学术优秀奖一等奖”。除了在人口科学系任教外,马伊努教授还兼任达卡大学现代语言研究所中国语言与文化系、语言学系和社会学系的教授。他参加过250多个国际和国内会议以及世界各地的学术会议,介绍他的研究工作,发表学术论文超86篇。近期被任命为孟加拉国人民共和国政府全国人口委员会执行委员会成员。
鲁白亚(S. M. Rubyat),现任孟加拉国南北大学英语与现代语言系助理教授。2024年12月获中国云南大学人类学与世界少数民族专业博士学位。拥有中国云南大学的对外汉语教学硕士学位和孟加拉国南北大学的对外汉语教学硕士学位。
(二)汉学机构
1.汉学研究机构
目前主要进行中国相关研究的斯里兰卡汉学研究机构共3家,其代表性机构有以下几所:
孟加拉国际与战略研究所(Bangladesh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and Strategic Studies)是孟加拉人民共和国政府于1978年成立的一个自治法定机构,隶属于外交部。该研究所的主要职责是研究、调查和传播与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国际关系、和平与冲突、经济、发展和战略等方面有关的不同国家和国际问题的知识。该研究所根据政府的要求,在制定项目和政策及其实施方面提供必要的援助。为了实现其知识生成的目标,该研究所与国内外其他机构和学者进行信息、意见和材料的交流,还作为对不同国家和国际事务进行研究和调查的档案馆。该委员会还包括不同政府部门、武装部队、学术界和专业人士的代表。总干事、该研究所的首席执行官也是董事会的成员秘书。该研究所的研究活动由一组具有不同社会科学背景的全职研究人员开展,其作品以书籍、论文、期刊、研讨会、圆桌讨论和报告的形式与更多的受众分享。
孟加拉国和平与安全研究所(Bangladesh Institute Of Peace And Security Studies)是一个致力于研究南亚和东南亚相关和平与安全问题的无党派、非营利组织和独立智库。该研究所旨在弥合孟加拉国和其他南亚和东南亚国家在学术研究和政策分析方面的差距。战略思想家、学者、前公务员、外交部、武装部队和媒体人士都与该研究所有联系。
2.孔子学院
当前孟加拉国开设两所孔子学院和一所孔子课堂:南北大学孔子学院、达卡大学孔子学院、山度·玛丽亚姆-红河孔子课堂。
(三)高校中文教育
目前在斯里兰卡开设中文语言教育的高校主要为达卡大学(University of Dhaka)以及南北大学(North South University),两所高级积极与中国高校(如云南大学)进行学术交流。
(四)汉学期刊目前孟加拉国并未发行关于汉学研究的专门期刊和杂志。
二、发展建议
孟加拉国汉学研究多聚焦中孟经贸合作、受“一带一路”影响及中国南亚政策,人文领域研究较少。整体来看,其汉学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依据孟加拉国汉学发展较为薄弱的基本情况,提出以下建议:
发展中文教育,夯实学术基础。加强与孟加拉国的中文语言教育合作体系。在相较于南亚其他国家,孟加拉国的汉学发展基础薄弱,所以中文教育应成为其发展的重中之重。其次,借助现有资源,如孔子学院(如南北大学孔子学院)等,拓展为综合学术平台,增设当代中国研究、中孟合作智库等功能,而非仅限语言教学。
加强中孟合作,引入外部资源。设立专项奖学金,鼓励孟加拉国学生赴华攻读汉学学位,并推动中国学者赴孟短期讲学或联合研究。其次,在经贸方面,针对孟加拉国纺织、造船、基建等行业需求,与中资企业合作开设“商务汉语+职业技能”培训项目,提升汉学的经济实用性。
2025-07-02
2025-07-01
2025-06-30
2025-06-27